毛澤東逝世后,世界各地對他的贊揚和哀悼之詞如潮水般涌來。全球各大媒體迅速發表并轉載了大量贊揚毛澤東、介紹毛澤東生平事跡的評論和文章。在這些評論和文章中,那些曾經與毛澤東見過面的人,從國家領導人、政要到作家、記者和普通人,發表的談話和文章,使全球讀者更加感受到一代偉人的魅力。毛澤東在他們眼中的印象,正如時任聯合國大會主席的阿梅拉辛格所言:“我們時代最英雄的人物。”
1973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
毛澤東逝世后,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政府都給予毛澤東以極高的評價。例如,美國總統福特在1976年9月9日的唁電中稱贊毛澤東的著作給人類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認為“毛主席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對歷史的影響將遠遠超出中國的國界”。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對毛澤東也贊賞有加,稱“毛澤東主席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創造者之一,是給中國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來的道路的人”。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說,“毛主席作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歷史上留下了巨大的業績”。日本外相福田赳夫則用帶有崇拜的口吻評價說:“無論對他做多么高的評價,都是不過分的。”
美國除了時任總統的福特發表聲明,國務卿基辛格、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還有其他議員都發表了贊揚的話。前總統尼克松發表的聲明稱:“毛澤東是一代偉大的革命領導人中的一位出類拔萃的人。”“他不僅對他本國人民的問題,而且對世界形勢的客觀現實也有深刻了解,這一點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我們在那時建立的新關系應當歸功于他的這種高瞻遠矚。”
20世紀70年代上半期,是新中國外交突破性大發展的時期。各國政界重要人士紛紛來訪,并把見到毛澤東視為最重要的事情。毛澤東逝世后,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在《毛澤東的影響將永世長存》一文中寫道:“對于每一個訪問中國的人來說,同毛澤東主席會見始終是一起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事件。”他回憶見到毛澤東時的印象:“他比他的大多數同胞高大得多。他矍鑠的精神,永不衰減的勃勃興致……我還記得他那有感染力的笑容和學者的優雅神態,好像他仍在思考著深奧的問題,雖說對他的客人優遇有加、禮貌周到。”“毛的存在和人格似乎永遠銘刻在他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中。”
惠特拉姆是首位訪問中國的澳大利亞總理,陪同他會見毛澤東的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費思棻,在2023年初接受采訪被問到接觸過的令他印象最深的中國領導人時,他不假思索地說:“毛澤東肯定算一個。”他接著解釋道,自己此前一直學習現代中國,所以會知道那些大人物。沒想到自己得以親眼見到毛澤東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并和他交談、握手,“我有點受寵若驚”。
施特勞斯是聯邦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曾任基社盟主席20年,任巴伐利亞州州長10年。1975年,他首次訪華,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成為首位受到毛澤東接見的聯邦德國政治家。毛澤東逝世后,他在報紙上發表了《悼念毛澤東》一文,贊頌毛澤東的三大功績:統一了中國、消滅了瘟疫和流行病、使8億人民又獲得獨立自主思想基礎上的對內對外的政治自信心。他回憶了見到毛澤東的印象:“在我們進行的談話中,他精神集中的能力和機敏表現得很突出。他的腦海里充滿了當代世界的變化。毛澤東對我講的話我將永遠不會忘記。”此后,他又四次訪華,與鄧小平等多位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會面,為中國與巴伐利亞開展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交流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曾擔任過法國國務秘書的安德烈·貝當古見過毛澤東兩次。毛澤東逝世后,他在談話中說:“毛澤東給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他才智橫溢,思想很周密。”2009年,他作為中法建交唯一健在的見證者,對來訪的記者說:“我很早就愛上了中國。法中建交之后,我兩次被毛澤東接見,有幸一睹偉人真容。早年得以近觀中國,使我比大部分西方人更能體會中國的獨立和堅忍,亦更能分享中國人成功的榮耀。在我這一代法國人心目中,毛澤東是偉大的人物,他讓中國人民重新擁有了獨立和尊嚴。”貝當古在向記者說這一番話的時候,顯得非常動情。他翻出塵封多年的歷史照片,因年事已高,已無法一一辨認出參加當年會談的每個人,但看到那在他印象中“高大、魁梧”的中國人時,他突然指著照片對記者說:“你看,毛那時候一點都不顯老。”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把東南亞確定為亞洲大陸遏制線的主要環節。1953年末,美國政府醞釀建立針對中國的東南亞軍事同盟并于1954年9月8日締結了《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有意將其發展成為東南亞版的“北約”。1954年日內瓦會議后,美、英、法、澳、新、菲、泰、巴基斯坦8個國家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正式簽字。為了加強對中國的遏制,美國政府還誣蔑中國對外輸出革命,企圖離間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但與此針鋒相對的是,從1953年12月開始,新中國大力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穩步走向亞洲、走向世界。中國周邊的菲律賓、泰國和巴基斯坦,最后都成了新中國的朋友。
巴基斯坦總理布托是毛澤東生前會見的最后一位外國客人。1976年5月下旬,時任巴基斯坦總理的布托訪問中國,提出要見毛澤東,但有關方面考慮到毛澤東身體狀況欠佳,一直未作安排。5月27日,布托即將離開中國,再次提出要見毛澤東,毛澤東的秘書把他的這一要求報告了毛澤東。當時,毛澤東剛吃了安眠藥,但依舊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安排接見。會見時間雖然只有幾分鐘,但布托用一句話表達了他對毛澤東的崇敬:“主席創造了偉大的歷史,你高舉著人民革命的斗爭旗幟。”三個多月后,毛澤東逝世。布托發表聲明:“像毛澤東那樣的人物,在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里只能產生一位。毫無疑問,毛澤東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歷史顯得渺小。他的強有力的影響在全世界億萬男女中留下印記。”“我們巴基斯坦將永遠懷著敬意紀念不朽的毛澤東。”
菲律賓在1898年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至1945年被日本侵占。二戰結束后,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因此,菲律賓和美國的關系非同尋常。但新中國的成就令菲律賓刮目相看。1974年9月,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的特別代表、總統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訪問中國,為兩國建交打前站。9月27日,毛澤東在武漢會見了她。她對毛澤東說:你是我見到過和讀到過的最偉大的人。當她提到希望盡快建交時,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外交關系以你們的方便為主,可能有人不贊成呢。
1975年6月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前來出席兩國建交儀式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當馬科斯贊譽毛澤東時,毛澤東說:我名譽不好,過去國內外的敵人都罵。馬科斯說:只有果實結得最多的樹才遭來石塊的攻擊。毛澤東逝世后,馬科斯先后發表聲明和談話。他在聲明中說:“毛主席是一位人類的領袖、歷史的推動者。他是名垂史冊的人物。他使中國成為一個偉大的自力更生的國家,他以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引導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確立自己的地位。”他在談話中說:“我不僅哀悼他在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與世長辭,而且認為他的思想、他的熱望和卓見——特別是在維護全人類和所有亞洲人的尊嚴方面將永世長存。”
2006年,記者到馬科斯夫人的公寓采訪馬科斯夫人,看到她把與毛澤東會見的照片放在最顯眼處。記者寫道:“伊梅爾達非常崇拜毛主席,令她引以為豪的是,毛主席不僅欣賞她曼妙的歌喉,也欣賞她自然的個性。”伊梅爾達后來回憶:“毛主席知道我喜歡唱歌,就請我演唱。我用中文唱起了《我愛北京天安門》。毛主席聽了非常高興。”
1975年6月底7月初,泰國總理克立·巴莫應邀訪華,并代表泰方在兩國的建交公報上簽字,實現了中泰關系的飛躍。7月1日上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會見泰國總理克立。當克立向毛澤東表示敬意時,毛澤東說:不要信那些說我偉大的話,你不要信,你會要上當。關于中國共產黨和泰國共產黨之間的關系,毛澤東說,我很贊成你在香港講的那一篇話,國家是國家的關系,黨是黨的關系。克立后來談到這次會見時對采訪者說:“我的政府改變了反華的立場,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就在我們頭頂上,假設中國不存在是不可能的。”
克立談到毛澤東留給他的第一印象時說:“他身材高大,穿著一身灰色的衣服,面對著我。”毛澤東還為克立如何與泰國共產黨人打交道給出了四條建議,其中最具有啟示意義的一條是:“確保你自己的人民有飯吃,有衣穿,生活幸福,共產黨人就不會鬧事了。”克立認為,毛澤東雖然年事已高,但“我見他時,他神志非常清楚”。
毛澤東去世后,克立發表談話,說:“泰國只有我知道世界特別是中國受到多大損失,因為我親自見過毛澤東主席。”“泰國和中國本來早就應該實現關系正常化,同中國交朋友,雖然有點太晚了,然而是正確的。”“毛主席是一位具有崇高思想的富于同情心的人……中國對泰國是真誠的。”2015年8月,于1975年6月底7月初隨同克立·巴莫訪華的阿南·班雅拉春(1991年至1992年擔任泰國總理),向采訪的記者展示了一張照片,說:“我和毛主席的這張握手照片,拍攝于他去世前一年。我一直視這張照片如珍寶。”他還欣喜地說:“40年來泰中關系的發展超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