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字幕精品第一页,狠狠色五月丁香徼情网,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返回首頁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紅墻紀事

毛澤東與君子文化
來源:《黨史博覽》2022年第9期  作者:游和平  點擊次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富的滋養。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君子文化是一朵絢爛的奇葩。

幾千年的中華歷史就是君子文化的發展史,一代又一代的君子帶動、影響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也豐富發展了君子文化。君子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概念,也是中國人獨特的理想人格。君子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積淀和薈萃。

                位于湖南長沙橘子洲頭的毛澤東雕像

■毛澤東君子人格的形成■

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秀傳統的繼承者。作為受過傳統文化思想系統教育的知識分子,毛澤東深受傳統文化的浸潤與熏陶。

周恩來曾說:“毛澤東是在中國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巨大人物。”毫無疑問,這個土壤包括傳統文化。毛澤東談到自己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時,常以“六年孔夫子”來概括。“六年孔夫子”,是指毛澤東在韶山地區斷斷續續所接受的私塾教育。1964818日,毛澤東在北戴河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我過去讀過孔夫子的書,讀了四書五經,讀了六年。”毛澤東在私塾六年打下的基礎是不可忽視的。沒有這一基礎,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是不可能博覽舊學群書,造就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的。有人對《毛澤東選集》所引古籍書目做過統計,其中除四書五經外,另涉及古籍近百種。彭德懷在一次散步時對張聞天說:“在黨內真正懂得中國歷史的還只有毛主席一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的深切把握,正是毛澤東君子人格形成的文化基因。

毛澤東的少年時期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唐家圫文家是文天祥后裔,一個耕讀傳家的大家庭。外婆家有一間藏書室,藏書包括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百家經典及明清小說等。毛澤東的八舅文正瑩開設蒙館,是毛澤東幼時的啟蒙老師。外祖家勤學耕讀、忠厚善良的家風,對毛澤東君子人格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在以后的日子里,直至老年,毛澤東還十分“敬愛”和“眷念”唐家圫文家。

君子文化浸潤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還通過家譜、家訓等方式,使傳統倫理在家庭落地生根,化為家庭成員的做人信條和生活習慣。根據《韶山毛氏族譜》和《韶山毛氏家訓家戒》記載,毛氏家訓頗嚴,有家訓十則,如“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養父母”“奮志蕓窗”等。還有家戒十則。家訓家戒將修身養性、敦品勵行置于首位。

毛澤東的父母對他君子人格的形成,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毛澤東的母親文素勤淳樸善良,極富同情心。1936年,毛澤東在與斯諾的談話中這樣回憶并頌揚他的母親:“我母親是個仁慈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都愿意接濟別人。她同情窮人。”延安時期,毛澤東和青年時代的好朋友、著名詩人蕭三說自己“特別崇敬母親,母親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母親培養了毛澤東對受苦人民深切同情的社會情感,培養了他厚道寬容的性格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智慧。母親博愛淳樸的風范,勝于寫在經書上的任何一種教條,對少年毛澤東人格品質的形成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和哲人,淳樸、誠實、勤快、踏實、極富同情心……他的這些品質,都可以在其母親身上找到原型。

毛家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家庭。毛母的責任心表現為公正仁慈,以自己的風范培養兒子仁愛、公正、寬容。父親毛順生則以正視現實的勇氣,使毛澤東從孩提時代就勇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面對問題,在挫折面前堅韌不拔。而這些都是通過父子之間所謂的“辯證的斗爭”實現的。一些有關毛澤東的傳記作品,常將毛順生描繪成一個暴戾、自私、驕橫的人,而忽視他的頑強和剛毅。事實上,毛澤東與父親之間的沖突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嚴重,他們父子之間還是有很深感情的。后來毛澤東到東山、長沙讀書,都得到了父親的支持。毛順生吃苦耐勞、性格剛強、愛憎分明等品格,都使毛澤東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毛澤東后來也說,父親的管教“對于我也許很有益處,這使我盡力工作”。

毛澤東君子人格的形成,還可以追溯到受湖湘地域文化的熏陶。很多材料表明,青年毛澤東在其君子人格形成的過程中,曾廣泛接受湘學士風的影響。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學習生活,對他的一生來說,具有一種思想和人格上的奠基意義。當時的湖南一師,本身就是一所有著濃厚傳統文化氛圍的學校。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一向強調知行合一和力行的重要性,認為“博學、深思、力行三者不可偏廢”。楊昌濟還在日記中寫道:余因以農家多出異才,引曾滌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就讀一師時,毛澤東曾廣泛接觸包括王夫之在內的清初幾位大師的學術思想,在“修身”課的筆記中認真抄下了王夫之論圣賢與豪杰的語錄。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他明確表示:“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歷史上,屈原在長達十幾年的流放中,有10年左右是在湖南的湘西、溆浦度過的,26首傳世篇章中有半數以上是在溆水之濱創作的。屈原、賈誼、范仲淹、王夫之、曾國藩等的文化理念,對湖南人的影響很大。毛澤東在《講堂錄》中恭敬地抄錄了《離騷》和《九歌》,寫了心得、提要,并到屈賈祠、賈誼故居尋訪憑吊,激勵自己和同學的愛國情感,探求國家、民族的興盛之道。湖湘文化強調經世致用、經邦濟世、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特點,在毛澤東身上留下深刻烙印。

■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

《論語·子罕》中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說法。王夫之也曾說過:“人茍有志,生死以之。”這個“志”,就是我們說的“理想信念”。君子文化重視理想信念,君子立志,“志不強者智不達”。毛澤東從小就抱有遠大的志向。毛澤東17歲時,投考了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離家時,他抄寫了一首詩夾在父親的賬本里:“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充分表達了青年毛澤東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毛澤東走出韶山,來到東山;走出東山,來到長沙,負笈城南,“立奇志”,“真立志”。毛澤東當時讀了一本有關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小冊子,開頭一句便是:“嗚呼,中國其將亡矣!”這本小冊子激發了他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1910年秋,未滿17歲的毛澤東挑著行李,從家鄉韶山沖步行20多公里來到東山高等小學堂求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就叫《言志》。校長李元甫看完全文后,由衷贊嘆:“我們學校發現了一名救國才啊。”

1917年,還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的毛澤東,在閱讀德國哲學家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時,寫下了1.2萬多字的批語,明確表達自己“同情于他人,為他人謀幸福”的樸素愿望。孟子崇尚大志向,他的“浩然之氣”也影響和激勵了毛澤東。毛澤東在讀《倫理學原理》的批注中寫道,“吾之意與孟子所論浩然之氣及大丈夫兩章之意,大略相同”,“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表達了早年毛澤東救國救民的志向。他還在《講堂錄》中摘錄孟子的話激勵自己,“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面對“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的現狀,青年毛澤東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了解各種社會思潮,研究各種理論和主義,極力尋找各種“補救的方法”和“改造的方法”。毛澤東一口氣通讀了十幾遍《醒世良言》,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正處在民族危難之中。他豪邁地宣稱:“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有同學說:“我們的‘毛偉人’真有‘咬菜根’的精神,不講吃,不講穿,心里想的,嘴里談的,都是怎樣改造國家社會的大事。”新民學會的好友羅學瓚在信中對毛澤東說:“你是一個有志的人。”

“諸路皆走不通”的苦悶和求索中,青年毛澤東逐漸意識到,“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

在革命處于低潮的時候,毛澤東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回答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他用真理的力量鑄就堅定的信念,并滿懷激情和必勝信心地預示革命的未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黃克誠曾說:“在大革命失敗的緊要關頭,紅軍、紅色政權能不能存在,能不能發展,只有毛主席在理論上、實踐上正確地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毛主席不知比我們要高明多少倍。”毛澤東在江西的7年,以堅持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使廣大黨員、紅軍和群眾堅定信念、忠于理想,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中獲得了革命自信的力量。

193610月,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談到自己1920年春天在北京期間“熱切地搜尋當時所能找到的極少數共產主義文獻的中文本”時,明確說過:“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就一直沒有動搖過。”他說的這三本書,就是《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和《社會主義史》。他還說道,自1920年夏天起,“我已經在理論上和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毛澤東與當時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一樣,是在長期苦苦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的過程中,最終找到馬克思主義這一真理的。毛澤東從此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信仰,堅定追求共產主義事業。他一生在理論的堅定性和道路的堅定性方面,“一直沒有動搖過”。

■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

中華傳統君子文化的民本思想強調“民惟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的核心理論就是“仁”。“仁”首先是一種“愛人”的情感,其中體現了“愛民”的思想。孔子說,“苛政猛于虎”,“寬則得眾,惠則足以使民”。

“民惟邦本”的重民思想是湖湘文化中政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青年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中的這種“民本”思想,察覺到了人民群眾所蘊藏著的巨大力量,并將這一思想凝練升華為“群眾路線”。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誠如周恩來在《學習毛澤東》一文中所說,毛澤東“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連的”。美國記者白修德在《中國抗戰秘聞》一書中這么形容毛澤東:“就對他的人民的認識程度而言,和我交談的任何領導人都比不上他。”

在毛澤東看來,“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他不僅身體力行而且經常告誡共產黨人,一定要每日每時關心群眾利益,時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適合當前群眾的覺悟水平和當前群眾的迫切要求。

19539月,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毛澤東講了一段“施仁政”的話。他說:我們是要施仁政的。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在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毛澤東對黨的干部要求非常嚴格,希望他們以平等的作風對待群眾。在1958年的南寧會議上,毛澤東要求干部“打掉官風,實事求是,同人民打成一片”,“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給他的”,“決不許可擺架子”。他還對干部隊伍中存在的衙門作風、官僚主義提出了嚴厲批評。他說:衙門大了、離人民遠了。原因就在于脫離群眾,在于特殊化。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廣大干部:“領導干部不靠威風,不靠官架子,而是靠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利。”

毛澤東在陜北窯洞住了十多年。每次從窯洞出來,見了農民他就會問一問,天旱不旱,收成怎樣。20世紀60年代初,當毛澤東在中南海手捧著身邊工作人員從老家帶回的一個黑窩窩頭時,一邊吃一邊流著眼淚,自言自語地說:“為什么是這樣呢?為什么?……”他覺得自己這個主席做得不好,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沒有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覺得慚愧啊!

毛澤東晚年常動感情,甚至失聲痛哭。他流眼淚同樣是因為心懷大愛,心中裝著人民,長思人民之苦。197212月,福建省莆田縣城郊公社小學教員李慶霖致信毛澤東,反映他的一個插隊務農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以及作為父親的苦惱和不平。這封來信,使特別關心農民的毛澤東受到很大觸動,他看后流下了眼淚。他后來給李慶霖寫信說,這封信寫得“相當好”,“我擺在這里幾個月,經常看,看了三遍半,這才下決心寫回信”。19767月,重病中的毛澤東得知唐山大地震造成大量人民群眾傷亡,損失慘重,放聲大哭。

毛澤東心目中的孟子,是“中國古代的圣人”。毛澤東自幼就接受包括四書在內的傳統文化教育,而四書中的《孟子》,是地位僅次于《論語》、篇幅最長的一本書。孟子道義觀的基礎是以民為本,民本思想貫穿于《孟子》全書。毛澤東一生都重視這個“本”。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其思想淵源之一就是中國優秀傳統君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1938年,毛澤東(中)和周恩來(右)、任弼時在延安

■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

湖湘文化的擔當精神與湘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密切相關。湘人自古“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養成了堅韌果敢、勇挑重擔、自強不息的湖湘性格。正因為堅韌不拔,才有了湘人“雖九死其猶未悔”、認準目標“一意干將去”的“霸蠻精神”與“擔當品格”。

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喜歡引用《孟子·告子下》的一段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在《講堂錄》中有這樣的記錄:“惟安貧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在《體育之研究》中也寫道:“意志也,固人生事業之先驅也。”因此,他常常審視自己的意志夠不夠堅定,也時常自責自己的意志力太弱。1921128日,他在給好朋友彭璜的信中就深刻地檢討自己,說:“弟有一最大缺點而不好意思向人公開者,即意弱是也。”正因為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意志力弱,毛澤東從青年時代就加強意志力的培養和鍛煉。為此,他和同學們經常去爬山、露宿、游泳,在風吹雨打中接受大自然的磨礪。

美國記者海倫·斯諾曾寫道:“他有很好的教養,內部是鋼,有堅強的抵抗力。毛從來不是教條主義者,他是靈活的,愿意變革和學習,而最重要的,是忍耐——一直到那個轉折點上。”這是對毛澤東堅韌不拔、頑強意志品格的精到概括。

毛澤東有一種特殊的品格,那就是不屈不撓,任何困難都嚇不住他。正如他自己說的:“湖南人素來有一點倔強性、反抗性和破壞性。”因此,人們常常以“石頭”“騾子”“辣椒”稱湖南人。毛澤東乳名為“石三伢子”,“石”概括了他性格中剛毅、堅強的一面。

在革命事業上,毛澤東一生克服了許多困難。從參加建黨到秋收起義、到井岡山、到長征、到陜北,直至“進京趕考”奪取全國勝利,經歷了許多的曲折和危險,但他始終矢志不渝,從來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在開辟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歷經坎坷。用他自己的話說:主要是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起來的有20次。盡管幾度沉浮,但他都不曾灰心喪氣。毛澤東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把它當作一種磨煉。

堅強不屈的意志,不僅體現在毛澤東的行動中,也表現在毛澤東的詩詞中。1928年,毛澤東在《西江月·井岡山》中詠道:“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形勢對我極為不利的嚴峻時刻,“我自巋然不動”,這是何等堅韌、何等堅強。

■親切平易的崇高風范■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謙虛是一種美德,是自我修養和內在功夫。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的核心在于敬畏和謙卑。做謙謙君子,是君子文化獨特的人格形象。毛澤東謙虛、親切平易的崇高風范永垂后世。

1930年,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在郭友梅和范開明兩位老先生的幫助下,登門拜訪了11位各行各業的人士,開了10多天的調查會,還花了20多天時間深入商店、作坊、集市、田野做現場調查。10多年后,毛澤東還在書中寫道:“多謝兩位先生的指點,使我像小學生發蒙一樣開始懂得一點城市商業情況,真是不勝歡喜。”

1933年春夏之交,謝覺哉來到了中央蘇區,很快被分配給毛澤東當秘書。他回憶:“一九三三年我跟毛主席做秘書的時候,那時煙草十分困難,經常抽樹葉。有一次,事務長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煙草,分給抽煙的同志,每人一份。我不抽煙,毛主席愛抽煙,領煙的時候,毛主席就說:‘謝胡子,你那份煙給我吧!’事務長沒有多給,毛主席也沒有多要。”

延安時期,遇到不懂的問題,毛澤東也會向謝覺哉請教。革命家方仲如回憶說:“有一次,為甘肅一件事情,毛主席親擬了一個電稿,送給謝老征求意見。當時我不理解,為什么毛主席寫的電稿還要征求謝老的意見?后來才知道,因為謝老辦事嚴謹細致,擅長文字,曾經給毛主席做過秘書,又當過黨中央駐蘭州辦事處代表,熟悉甘肅的情況,所以征求謝老的意見就更能客觀地符合實際地解決問題,免出差錯。”

1941年秋,毛澤東在邊區政府辦的農業展覽會上,專門找到延安勞動模范吳家棗園農民郝光華,向他了解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后來,他又寫信把郝光華請到家中,進一步了解吳家棗園的情況。還有一次,陜甘寧邊區的一位代表遠道來看望毛澤東。毛澤東便借機向他詢問鄉間百姓的各種情況,對中央制定的政策落實情況和反映進行調查。后來,毛澤東回憶起與這位農民的談話,意味深長地說:我跟他聊了很多東西,長進了許多知識。我知道了我們的各項政策在農村里究竟實行得好不好。我跟他們學習,我是小學生。

毛澤東常常告誡全黨一定要注意“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他說:“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他把請來開調查會的干部和群眾叫作“我的可愛的先生”,采取“恭謹勤勞”和同志態度,給他們當“學生”,使被調查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農村調查》一書序言的結尾,毛澤東誠摯地寫道:“和全黨同志共同一起向群眾學習,繼續當一個小學生,這就是我的志愿。”

1955115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討論發展原子能事業,特地請了地質學家李四光、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等人參加。毛澤東談笑風生,開場就說:“今天,我們這些人當小學生,請你們來上課。”平易隨和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令專家、學者們感到無比親切。

1960311日,毛澤東視察長沙汽車電器廠。當毛澤東的身影出現在總裝車間門口時,工人們不約而同地從各自的崗位上站了起來。毛澤東用手勢示意大家坐下,并走上前和大家一一握手。青年工人孫仲保突然發現自己手上有油污——這種油污要用汽油才能洗凈。他把早已伸出的手縮了回去。毛澤東看見了,馬上緊緊握住孫仲保的手。此事雖小,卻可以看出毛澤東對人之熱誠,沒有一點點官架子。事后,孫仲保逢人就說:“只有人民領袖才看得起咱工人。”

■求真務實的精神稟賦■

湖湘文化力戒空談虛浮、主張務實踐履、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深深地影響了青年毛澤東。毛澤東求學的湖南一師是有著濃厚實學風氣的學校。那時,徐特立手書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赫然鐫刻于一師的校門口,成為一師校訓的根本和師生的座右銘。

青年毛澤東頗具實干精神。他早年曾參加著名的少年中國學會,參與主持這個團體的李璜曾回憶說,有一段時間,他“每周必與毛會晤,會見十余次之后,深深了解到,以毛之性格而論,可能成為一個革命實干家”。毛澤東曾多次與蔡和森等好友以“游學”方式深入湖南農村了解民間疾苦,以研讀社會這本“無字天書”,還遠游到北京、上海等地向陳獨秀、胡適等名流學者求教。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形成的這種重實際、重實干的學風,在以后的政治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20世紀40年代,他大力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在全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確立,既是對重力行、重踐履這一文化傳統的繼承,又是對它的超越。

延安時期,毛澤東的實干精神體現在深入群眾中去,與群眾一塊兒苦干實干、艱苦奮斗。1941年至1942年間,日軍對根據地加緊“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國民黨也對邊區實行軍事、經濟封鎖,邊區軍民生活出現了嚴重困難局面。毛澤東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陜北及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毛澤東身先士卒地投入到生產活動中,帶頭開荒種地、繳納公糧,用實際行動為全黨、全軍作出了表率。

要做到實事求是,在毛澤東心目中就是要有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精神。19553月,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開幕詞中,毛澤東說:“種種困難,遇到共產黨人,它們就只好退卻,真是‘高山也要低頭,河水也要讓路’。”1957年,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發表講話時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

1957613日晚,毛澤東把胡喬木和吳冷西叫到菊香書屋,就如何加強《人民日報》的新聞宣傳工作進行研究。他說,工作中會遇到不少困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準備碰到最壞的情況,要有“五不怕”的精神準備。毛澤東掰著手指頭說,“這‘五不怕’是:一不怕撤職,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就敢于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

要真正做到實事求是,還必須敢于講真話,“去偽存真”。毛澤東批評華而不實、脆而不堅的人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他在中共七大上號召,“要講真話,不偷、不裝、不吹”。“不偷”,就是不要把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東西,不要把馬克思的東西偷作自己的東西。“不裝”,就是不要弄虛作假,不要“豬鼻子插蔥,裝象”。“不吹”,就是不要夸大其詞,不要把一說成十;而是一就是一,十就是十。1959429日,毛澤東以其特有的風格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寫了一封《黨內通信》,在信里提出了6個問題,其中最后一個問題,就是講真話問題。這是全篇的點睛之筆。他說,“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于人民事業有利,于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

■勇于自我批評的鮮明品格■

中國傳統文化中早就有“自我批評”思想。孔子在強調修身的時候談到要從自身做起。他提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倫語·學而》記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即自我批評。自省是中國傳統批判文化的一個精髓,是一種自我批判、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調控的過程,即通過省察自己的言行而進行自我提高、自我塑造的過程。古語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毛澤東把這些思想進一步提煉、深化,在中共七大的政治報告中,通過一連串生動的比喻,首次將“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明確地提了出來。

早在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過程中,毛澤東就注意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1921128日,毛澤東復信湖南學生聯合會會長彭璜,就各自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不足作了深刻、尖銳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就自我批評來說,毛澤東剖析說:“弟兩年半以來,幾盡將修養功夫破壞:論理執極端,論人喜苛評,而深刻的自省功夫幾乎全廢。”就批評來說,更是列出了彭璜身上存在的十大缺點,毛澤東對彭璜的批評直接而不留情面。毛澤東認為:“吾人有心救世,而于自己修治未到,根本未立,枝葉安茂?”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毛澤東非常重視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加強黨的建設。他說,“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

19458月,在延安黨校禮堂開會時,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們也吃五谷雜糧,也會犯錯誤。我們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犯了錯誤就檢討,就立即改正。今天,我就是特意來向大家檢討錯誤的,向大家賠個不是,向大家賠個禮。”說到這里,毛澤東恭恭敬敬地把手舉在帽檐下,向被整錯了的同志賠禮道歉。毛澤東還詼諧地說:“我向你們賠禮,你們也該還我一個禮吧?你們不還禮,我這手就放不下來了。”大家以長時間的熱烈鼓掌向毛澤東答禮,許多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毛澤東提出,領導干部“要反復研究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歷史、自己現在的工作,好好地反省一下”,甚至要“強制地省察自己”,“多想自己缺點”。19621月至2月,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地委、縣委、重要廠礦黨委及軍隊的負責人,共7000多人。這是黨成立以來舉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工作會議,通常稱為“七千人大會”。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也作了自我批評,并主動地承擔了責任。他指出:“有了錯誤,一定要作自我批評,要讓人家講話,讓人批評。去年612號,在中央北京工作會議的最后一天,我講了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說,請同志們傳達到各省、各地方去。事后知道,許多地方沒有傳達。似乎我的錯誤就可以隱瞞,而且應當隱瞞。同志們,不能隱瞞。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別人推卸責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責任,但是第一個負責的應當是我。”這次會議讓很多人“出了氣”,也推動了全國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

19629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又專門講到自己的錯誤問題。他說:“我也犯過錯誤,去年我就講了,你們也要允許我犯錯誤,允許我改正錯誤,改了,你們也歡迎……人是不能不犯錯誤的。所謂圣人,說圣人沒有缺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而不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毛澤東自我批評的真誠、謙遜和向人民負責,主動承擔責任、勇于修正錯誤的氣量,讓曾在蔣介石手下工作的張治中“萬分感動、萬分欽佩”。他說:我從來沒有聽到蔣介石講過自己的缺點、錯誤。蔣介石不論在大會、小會上,都是罵這個、罵那個,從來不罵自己。

毛澤東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思想,是構成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主要內容。而自我批評,就其思想淵源來說,更多的是對中國傳統道德思想特別是儒家“克己修身”這一君子人格追求的繼承和超越。■

友情鏈接

鄭州擎天近代中國研究國家檔案局國史網求是網鳳凰網國際在線中國青年網共產黨員網光明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網河南黨史方志網

黨史博覽雜志社主辦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黨史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黨史博覽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豫ICP備18012056號-1